西北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如果以干旱为主,这里是干旱和半干旱的温带国内性气候。冬冷夏热,年温差、日温差大,干旱少雨,多大风天气,地表以荒漠、荒漠草原为主;缘由是深居内陆,离得远远的海洋,加上高大山地,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海洋水汽的阻隔,使西北区域水汽少,从而降水稀有。
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特征
西北区域是国内性气候,气候比较干旱,但降水比较均匀。天山、阿勒泰、祁连山区域比较湿润。西北区域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界分。内蒙古西部、新疆中部沙漠广布。地形以高原、山地为主,但一般不非常高。
西北区域深居内陆,距海遥远,再加上高原、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,致使本区降水稀有,气候干旱,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。西部区域仅东南部少数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,其他的大多数区域为温带国内性气候和高寒气候,冬天严寒而干燥,夏天高温,降水稀有,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。
因为气候干旱,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非常大。西北区域大部属中温带和暖温带国内性气候,局部是高寒气候。吐鲁番盆地为全国夏天最热的区域。
西北区域地形特征
西北区域地形特点:东部区域以高原为主,西部区域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。西北区域包含大兴安岭以西,昆仑山—阿尔金山—祁连山和长城以北,与包含内蒙古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的西北部。
西北区域具备面积广大、干旱缺水、荒漠广布、风沙较多、生态脆弱、人口稀有、资源丰富、开发困难程度较大、国际边境线漫长、利于边境贸易等特征。
西北区域因为深居内陆,距海遥远,再加上高原、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,致使当地区降水稀有,气候干旱,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。西北区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,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、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、藏族、蒙古族、俄罗斯族等。
西北区域和青藏区域自然环境差异
地理地区体现了地区内部的地理相似性,地理界线反映出地区之间的地理差异性。
青藏区域的主体是有“世界屋脊”之称的青藏高原,因为海拔高、气温低,最大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。
西北区域地处内陆,气温冷热变化剧烈,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渐渐降低的态势。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,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.9毫米,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。总的来讲,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。